From Taiwan to Tibet





↑布達拉宮:紅白相間的牆,已經有1300年歷史,從底部直指山頂。是西藏人民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象徵。


↑辯經: 下午三點鐘,僧侶們會在扎倉附近廣場開始辯論佛學,並由一些特定的手勢來加強氣勢,這是一種精彩的藏傳佛教對於佛學知識的討論與學習。

上面這五張照片是前陣子我的好友Gloria and KiKi去西藏拍攝的,我雖然很想跟,但是因為許多事情在身,沒能參加她們的西藏之旅,但是看到她們拍回來的照片以及敘述旅程中的點點滴滴,我告訴自己:我一定會去西藏的,下一回再跟好友一同回去。去看納木錯湖(亦即騰格里湖)美如鏡面的湖、還有造訪布達拉宮。


而後在今年夏天的一個週日下午,在公共電視看了一部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The Cup)

這部片改編真人實事,並由事件主人翁在銀幕前現身說法、演出自己的故事。描述在一個遙遠的藏族村落裡,當世界盃足球賽在法國如火如荼開打時,遠在喜馬拉雅深山的寺院裡,兩個迷上足球的小喇嘛將那兒寧靜冥想的氣氛完全打破,一群修道院裡的喇嘛希望能讓村落的人民能收看世界盃足球賽的轉播。不過沒有衛星接受器、也沒有電視,修道院上上下下都瀰漫一股對足球的狂熱。  
老住持在片頭等待的是從西藏逃到印度的巴丁和尼瑪,有一些政治性的點示,關於流亡。
而小喇嘛們雖然有日常的功課,但好動外向的性情是與一般同齡的小孩沒有兩樣的,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多采多姿以及慾望浮動無可避免地有著強烈的好奇。寺院內一群喇嘛踢著一個可口可樂的空鋁罐,訴說了年輕生命的無窮動能,正在尋求發洩的出口以及與現代生活接軌。
我後來才得知,原來這部片是一位喇嗎宗薩仁波切拍攝的,簡介於此
最早接觸到西藏佛教緣字於「西藏生死書」,坦白說,書買了很久,也看了很多遍,但是從來沒有一次看完過,因為買的當時,既看不懂也靜不下心來把整本書讀完。在網路上看到這一部紀錄片TIBET'S CRY FOR FREEDOM,想買來看。



近日的國際新聞,關於達賴喇嗎十四世訪法所遭受的中國抵制。還有來不成台灣的事情,真讓我心裡難過很久。


但我欣賞薩柯奇對這件事的說法:他將在不犧牲「歐洲價值」的前提下,找到與北京對話的途徑。「與中國平靜對話,不代表需要付出犧牲歐洲價值的代價。」「決定與合作夥伴關係的好壞,不在於讓對方告訴你什麼該做或什麼不可以做!」
政治與屠殺真是讓人厭惡,且讓人覺得無力感。